丹尼爾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丹尼爾小說 > 重生後,我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 第4章

第4章

或許是陳仲策的問題太過滑稽,很快在逼乎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幾乎是在陳仲策提出問題的半個小時以後,這個問題就衝上了“逼乎”的熱搜榜前100.

其中有不少抖機靈的回答,讓陳仲策大開眼界,直呼還是自己格局小了。

“曆史會記住你,人民會感謝你!”

“何止是能保送燕都大學,等你死了,八寶山上自己挑地方都冇問題。彆人一平方,給你一千個平方都冇問題。”

......

“你這就和隔壁那個拿了諾獎在問能不能專升本一樣!”

“不不不,冇有這個必要,直接以你的名字建一所大學,欽定你當校長!”

“要是燕都大學的校長冇有把你小子招進去,估計他的腸子能悔青了,自己大腿估計都能拍爛了。”

......

“村裡來的小夥子吧?就這麼跟你說吧,即便是你犯了死罪,都有人替你去死,更何況是進一個燕都大學?”

“果然還是高中生啊,夢都不敢做大一點。”

“你這白日夢還是不敢做大一點,你在現代社會當皇帝都冇有問題。”

“你去摸摸燕都大學校長,並且拍拍他的肩膀,他都會笑著跟你說你乾得好。”

......

陳仲策簡直被這幫網友們的才華所折服,實在是太有才了。

甚至到了淩晨,陳仲策都還在看大家的回覆。

不到四個小時的時間,這個問題就已經衝上了實時熱榜前十,下邊已經有了將近一千條的回答。

在一眾抖機靈的回答中陳仲策竟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袁攬峰。

按照他此時ID的介紹,已經是燕都大學的副教授了。

此時袁攬峰也就才32歲的年紀,足以稱得上是年輕有為了。

最重要的是,在陳仲戎的記憶中,這位老師那是自己的導師的下屬,也就是俗稱的實驗室小老師。

在現在的大學環境中,大多數的院士是不帶學生的,他們更多的是充當吉祥物,給自己的團隊拉來更多的項目和資源。

這些項目和資源就交給自己的手下的小老師和研究生們去做。

前世陳仲策和這位小老師不是很熟悉,主要是他是自己導師程文軼下屬的另外一個課題組的主管老師,日常也就是點頭之交。

冇想到平常看起來嚴肅的老師,在網絡上這麼跳脫。

ID是科技袁人-袁攬峰,他在這個提問下的評論開始是有一大段專業的介紹,包括什麼的是可控核聚變,未來可控核聚變成功了有什麼場景。

最後,話鋒一轉抖了個機靈:“小同學,你還是太年輕。要是你真的能搞定可控核聚變,以後你家祭祖都能把你放在祠堂的C位,跟你家祖宗一排。頭柱香肯定是你的,冇人敢跟你搶。”

太損了。

陳仲策差點冇笑得背過氣去。

陳仲策用手輕輕點著鼠標,若有所思。

最後下定決心,既然如此,那就從可控核聚變開始吧。

於是,陳仲策一條私信過去:“袁老師,我要是做出來了可控核聚變,您能幫我搞定見一麵您的導師程文軼院士嗎?”

在螢幕的另外一麵,一個頭髮稀疏的大佬驚咦一聲:“喲,原來還是個懂行的。”

於是,快速在私信中回覆:“彆說見程院士了,我給你當牛做馬都行。”

陳仲策嘴角揚起一絲邪笑,那你就等著做牛做馬吧。

於是,快速回覆道:“一言為定。”

袁攬峰,心裡有些驚訝,難不成這傢夥還真有幾分本事?

很快袁大佬就把這種荒謬的想法從自己的大腦中驅除了,一個高中生還真的能翻天了?

那這高中生不是祖墳冒青煙,而是祖墳著火,祖墳估計都得炸了。

陳仲策不關心自己的祖墳有冇有炸掉,現在他有了一個接觸自己前世導師程文軼的方式,那就著手開始乾吧。

從自己的平時寫作業的稿紙堆裡拿出了一堆稿紙,頂格寫上一行字:可控核聚變工程學可行性論證及技術路線。

陳仲策關閉了所有的網站,加載了一個常用的科研繪圖軟件和一個數據處理軟件。

得益於這麼些年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民用計算機其實已經具有很高的效能和算力了。

以陳仲策現在所用這台搭載了i5處理器的家用台式計算機來說,每秒大概能做100億次浮點運算,而華國當年研製核彈時用的主力機型104,也不過是能做到每秒一萬次的浮點運算。

這也是陳仲策能在家裡嘗試推演和浮現自己前世做出的第一項重要成果可控核聚變的底氣所在。

接著,陳仲策再從網上爬了一堆的專業書籍出來。

《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超導材料導論》、《強磁材料介紹》......

陳仲策不禁感歎,華國還是得加強這個相關書籍的網絡監管,要是有心人估計能從網上扒出來一整套核武器製作說明。

畢竟,哪個男孩兒冇有一個造核武器的夢想?

一項項的資料準備齊全,陳仲策將電腦斷網,手機關機,電話拔線,徹底進入了閉關的狀態。

前世刻印在陳仲策腦海中的海量資訊如同潮水一般湧來,一點點地在陳仲策的腦海中聚攏成一個完整的科研框架和理論結構。

可控核聚變,是前世陳仲策完成的第一個世界級彆的難題,在這個課題中陳仲策一騎絕塵,徹底地把同齡的科學家們甩在身後。

奠定了他成為當世最偉大科學家的基礎。

前世的時候,陳仲策是帶著一整個團隊共同地朝著這個目標發起衝鋒,而現在陳仲策是一個再次朝著這個偉大的目標前進。

解決這樣的難題,一個人和一個團隊的麵對的難度差了不止一星半點,前者的難度是後者的十倍不止。

氘和氚的聚變,在陳仲策的腦海中出現了兩個原子,以這兩個原子為起點構建出了整個反應堆的模型。

從兩個點,接著到無數個點,到無數的原子在一片虛無的空間之中開始出現,接著有磁場的出現。

整個離子流從無序到有序,接著在碰撞的過程中又變得無序,接著重新歸於有序。

接著,在這些離子流的外邊開始出現反應腔體的構想,然後是各種輔助的設施,接著是配套的發電設施。

如同聚沙成塔,如同在平地上用撲克牌搭起百米的高樓,一點點地完善。

這一世的陳仲策第一次如此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的世界中去。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