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丹尼爾小說 > 非凡之道(書號:12412) > 默認卷(ZC) §第一章 非凡的一年

默認卷(ZC) §第一章 非凡的一年

二十年後,我們更多的是為冇有做過的事情感到悔恨,而不是為已經做過的。

——馬克·吐溫

你有冇有過這種經曆?一本書,一句話,一個場景,甚至和陌生人擦肩而過的一個瞬間,會給你一個衝動,在你的心中撒下一粒微小的種子,讓你想去做一件事情,見一個人,說一句話?

2015年底一個聖誕晚宴,我碰巧和一位非常成功的女性創業者坐在了一起。這位年輕的美籍哈佛大學美女高材生,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以美國矽穀IT公司的擴展速度,擴展著她在倫敦成立的建築設計公司。作為一個創業還不到一年的同路人,我不敢喪失這麼好的溝通機會。

“作為一名創業者,你覺得在創業過程和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應該有怎樣的期待值呢?”

“我自己出來也隻有三年的時間,所以我隻能分享我對於這前三年的看法。接下來的我冇有經曆,所以我也在摸索著,還冇有發言權。”

“好的,冇有問題。這前三年是個什麼狀態呢?”

我的感受是:第一年,千萬不要想著你要掙多少錢,你的首要任務是讓大家都知道你的存在,你要不停地出去社交,建立關係群。公共形象在第一年非常重要。再小的公司也有自己的形象,再小的公司也要讓彆人覺得你很大,你很健全,你可以做到。第一年,你要做的是發展客戶,不給錢也要接客戶、接單。不要隻看錢。因為在初期你要有記錄。你的第一個客戶非常重要,不光對你的公司重要,對你自己的信心更重要。

第二年,你要開始賺錢了,不賺錢的生意就不是生意。你應該開始思考如何讓你公司的業務更好,如何獲得更多的客戶,同時你要開始處理和公司有關的其他方麵的事情了,比如說財務。如果你自己不知道怎麼做,就要找一個專業人士去做。

到了第三年,你應該把所有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梳理清楚,都弄明白。如果這個時候你還是什麼都稀裡糊塗的話,那麼你很有可能很快就要玩完了。

三年走下來,我會說這創業的第一年是最重要的,這不光是打基礎的一年,更是你測試自己以後能否真正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的一年。很多事情隻有自己嘗試了,才知道適不適合。創業這條道路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麼美好,那麼威風,這背後有很大的風險、太多的不穩定的因素和很多你可能想都不會想的困難,這種生活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會有很大的壓力。所以,你一定要輕裝上陣,儘量拋下那些能拋下的包袱,另外你還要學會如何最大限度地滅除一切會讓自己分心的因素。

“我的建議是,在你開始之前,先做好個人經濟方麵的安排和準備,提前存好一年的生活費,解決自己的吃住問題,然後全力以赴。這是我的看法。”

這位年輕的創業女性的肺腑之言非常真實,是教科書上讀不到的,也是隻有經過實戰的人才能領悟到的。就在那一刻,她的這席話在我的心中撒下了一粒種子:既然這位和我不在一個行業的年輕創業者可以給出這樣令我深有感觸和啟發的回答,那麼我所在的房地產行業那些經曆了大風大浪,非常成功的老前輩們,在這個問題上又會有怎樣的回答呢?

再進一步,不僅僅是這個問題,在其他方麵,比如說公司的經營與發展、房地產投資,還有與個人成長有關的人性方麵,他們又會給出怎樣的回覆?又會有怎樣的智慧和經驗可以分享?

作為一個創業者,從公司經營和發展的角度來講,我有很多問題。不僅僅是我,我相信所有和我一樣處於類似場景的人都在思考著非常相似的問題。儘管我們的行業不同,地域有差,但是這些問題的本質並不會有太大的差彆。創業初期,在激情和乾勁的背後,我們都要麵對下麵一係列問題:

啟動資金如何到位?

我們的客戶群是什麼?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誰?我們和他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我們如何讓客戶知道我們的存在?如何在現有的市場脫穎而出,引起彆人的注意?

公司叫什麼名字纔算又響亮又好記?蘋果有人叫了,橘子也有人起了,香蕉會不會是下一個膾炙人口的品牌?公司的名字真的對公司的成敗有那麼大的影響嗎?

公司什麼時候纔會有第一個客戶,第一筆進賬?什麼時候公司纔會開始盈利?

……

幾個月過去了,半年過去了,困難開始出現,困難也一定會出現,“黑暗”的時刻也會突然不期而至,讓我們產生困惑,產生懷疑: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是否正確?”

“當初我是不是應該聽身邊的朋友的建議,再等一等,等時機再成熟一點兒?”

“如果我失敗了怎麼辦?如果投進去的錢都賠了怎麼辦?”

“再回去找工作還能找到嗎?當初我的同事、我的老闆會怎樣看我?會嘲笑我嗎?”

“下一步怎麼辦?如何挺過這一關?”

“要開除員工嗎?如果不開的話,到哪裡可以再弄些資金來週轉一下?”

“要放棄嗎?我會成功嗎?”

“20年後的我將會是什麼樣子?”

……

我們如何在這些困惑麵前最快地進行自我調節?麵對這些困難,我們該如何應對?不僅僅是應對,我們該如何克服這些困難,以最快的速度走出來?我們如何在困境中找到機會?甚至如何將這些困難變成我們的跳板,將之轉化為資源和我們前進的動力?

每一個人創業的初衷都有所不同:有的很純粹,是為了多賺錢;有的很單純,是在追隨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還有的人就是喜歡創業、成立公司,喜歡這個過程帶來的喜悅、刺激和看著公司成長的成就感。不管初衷如何,在企業成長過程中都會麵臨很多和業務冇有直接關係的人事方麵的問題,比如說員工的工資、福利待遇、團隊的人際關係,如何最大化地發揮每個人的優點,如何增加團隊的凝聚力……時不時地,我也會從創業者口中聽到這樣的抱怨:“管人比做生意還要難”,“現在人事方麵的煩惱,有的時候都讓我忘了當初為什麼出來創業了。”

你知道每年出來創業的人有多少嗎?

2015年,也就是我在倫敦註冊公司的那一年,英國一共有668,996家公司成立。2015年的中國更是“大眾創業”的一年,每天都有1.2萬家新公司成立。

2016年初,在創業服務器的年會上,新東方董事長、洪泰基金聯合創始人俞敏洪一針見血地說了一句:“我估計2015年創業的公司,在2016年將會有60%到70%死亡。”在這存活下來的30%到40%,又有多少家可以活過2年,3年,5年,10年,100年?

存活下來是一方麵,發展又是另外一個方麵:

在公司有了一定收益之後,是用分紅的方式分出去,還是全部投進去繼續發展?

公司是選擇上市,還是從上市的狀態再買回來?

是擴大還是縮減公司的業務範圍與種類?

是不是要繼續找合夥人?股權如何分配?

公司的業務是外包,還是內部建立部門進行消化?

……

在可以長線存活下來的公司裡麵,又有多少可以在市場上立住腳,在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在曆史上留下一點點足跡,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起到一點點推動的作用?我們所有的人在起步的時候都是胸懷大誌,滿腔熱血,乾勁十足,但是為什麼有的很快就被刷下來,有的勉勉強強不痛不癢地存活著,有的就可以成就非凡?這其中的差距在哪裡?這些少數派究竟是多做了什麼,還是少做了什麼?是多擁有了什麼,還是在哪裡比較特殊嗎?究竟是什麼造就了他們的非凡成就?

房地產是一個我們中國人無法迴避、樂於談論也非常糾結的話題。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固定資產投資中長期占有較大比例。從每天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房子”這個話題已經滲入了每一個角落。愛情中,“有房有車”成為了結婚的考覈條件;家庭生活中,“房子的分配”成為爭奪家產的關鍵;孩子成長過程中,“學區房”成為父母雙方兩個家庭兩代人“集中火力”攻擊的對象。房子和房價作為題材,不僅天天掛在人們的嘴上,還頻頻出現在小說、電影、電視劇和其他藝術形式裡。中國人對於房子的這種感情,在世界上也算是非常獨特的一道風景線了!

隨著中國房價的瘋狂上漲,人民幣的貶值,中國限購體係的進一步加強,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關注海外房地產市場,中國的企業和個人也越來越頻繁地在海外房地產市場進行大手筆的操作,真的出現了“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買房的身影”的現狀!

在中韓關係不緊張的時候,由於韓國離中國很近,國內國外來回跑比較方便,所以首爾吸引了一大批中國人前去買房,中國人購買的韓國房子超過了16萬平方米。

日本是另一個離中國比較近的國家,其自身高質量的房屋,優美的自然環境,再加上日元的貶值,國內買家近幾年進軍日本房地產的勢頭也很強,日本還專門出現了給中國業主提供服務的律師事務所。

新加坡優秀的教育環境,穩定的社會,也同樣吸引了中國很多買家的眼球。據統計,來自國內的買家已經買走了新加坡10%的房子。

美國就更不用說了,這是中國人海外接業一直情有獨鐘的國家。在過去的5年裡,中國人花費了1100億美元在美國的房地產上,而大部分購房者在美國擁有不止一套房子。

在西方世界,澳大利亞怕是最先領略到中國買家厲害的國家了。在中國買家成為澳大利亞房產最大的外國投資者群體,整體拉高了澳大利亞房價之後,為了抑製房價的漲幅,打擊中國人購房的熱情,政府還專門出台了打擊外國人非法購房的法律,大力收緊海外房產購買者的貸款申請。

新西蘭奧克蘭的房價,從2008年底上漲了50%。新西蘭人同樣認為,是來自中國的購房者炒高了當地的房價。

英國這樣一個浪漫、紳士的老資本主義國家,自然不會被放過。之前大家對英國的認識很少、很片麵,隨著中英兩國友好關係的建立,英國旅遊簽證政策的放鬆,國家領導人訪英之旅,英國在近幾年成為中資企業聚焦的一片沃土。2015年,我出版《英國置業三部曲》的時候,萬達、綠地、總部基地已經在倫敦各占了幾塊風水寶地;2016年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佈後,英鎊下挫,使得中資更加追捧英國地產。2006年的時候,中資在倫敦地產交易中的參與不到1%,2016年底,這個比例飛躍至25%。2017年上半年,中國對英國房地產投資金額已經超過60億英鎊,比2016年翻了一番,倫敦老金融城的幾個地標性建築,也已經被收入中國企業的囊中。

每天看著英國、中國媒體不停刷頭條的時候,心裡麵也不免有些擔憂。的確,英國的經濟現在是需要外資的注入,但是這種中國人即將買下一切的勢頭他們到底還能招架多久?加拿大已經開始對海外投資額外增加了15%的稅收,對於海外買家和本地買家一視同仁的英國,離宣佈加稅的那一刻還有多遠?

反過來講,中國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是這麼大量的資金外流,還會維持多久?中國的外彙管製,中國對於海外投資的貸款業務的調控將會嚴格到什麼程度?中國這些企業在海外的大手筆的操作,究竟有冇有落根?是水土不服還是猛龍過江?英國當地的業內人士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不光業內人士關注,海內外的媒體也一直在聚焦這塊兒,時不時地可以看到一些“李××大拋中國物業,開始跑路”,“王××開始在海外大力佈局,大手筆轉移資產”這類的標題……

作為這個行業的一名工作者,我身邊不乏一群不停谘詢英國房產投資的朋友:

“中國的房產市場會不會真的崩盤?”

“北上廣三個城市,哪個城市的房價會先跌?”

“是不是真的要投資海外,進行資產配置?”

“英國的房地產市場和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英國的房地產有哪些遊戲規則?”

“這個行業裡做得比較好的都是誰?中國有萬達、萬科、富力、華潤、中渝,那麼英國對應的房產巨頭是誰?”

“什麼時候買入最好?什麼時候賣出最好?”

“英國的房價是不是和中國一樣,一直都在暴漲?”

“在英國經濟不好的時候,房產投資還可以賺錢嗎?怎麼賺?”

“英國的房價在過去幾十年的走勢到底如何,增長幅度是否夠大,是不是真的適合投資?”

“如果我現在手上有100萬人民幣,我投資買在哪裡會比較好?”

“脫歐到底是怎麼回事?英國的經濟是否會一蹶不振?關於這個問題,英國本地做了一輩子房地產,經曆了大風大浪,看過很多,經曆過很多的人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中國房地產的規則放在英國是否行得通?”

……

如果說不是每個人都選擇創業這條路,有要追求財務自由的想法,或者關注英國房產投資的話,那麼有一個話題是我們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人性和對人生的探討。

在我20歲出頭的時候,在泰國的一次旅途中,我在室外瑜伽課上無意中遇到了一位美國女性,我記得她當時40多歲的樣子,在美國一家500強企業做高管。我很喜歡她的氣場,我們兩個也聊得非常投機,她總是會給我介紹一些很有趣的書,其中《五個願望》是她最喜歡的一本。我至今還記得我們兩個坐在沙灘上,夕陽西下,她拿著那本很薄的小書,一邊看著大海,一邊給我講述這本書裡故事的情景:

這本書很薄,講的故事也很簡單,卻讓我一直愛不釋手。書裡講到了一個年輕人和他女朋友去參加一個富商的訂婚晚宴,為了逃避喧雜,他躲到了富商的書房,不料卻和一個比他還早到的老者相遇。

‘我們兩個都是躲到這裡來的,那麼你是想不和我說話,自己靜靜地坐在那裡,還是想和我聊些什麼?但是我必須先警告你,我是不會和你閒言碎語瞎聊的,那是浪費時間,要講話我們就講深刻的話題。你自己做個選擇。’老者開口就說了這麼一句。年輕人選擇了後者。

於是老者下一段的對白就是:‘前一段時間,我差點兒死了。在被搶救回來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有一天真的是會死的,真的是會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的。說來也是可笑,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生命終有一天會逝去,但是我們其實並冇有真正注意到這個資訊。年輕人,讓我來問你一個問題,你必須要馬上回答。深思熟慮的回答是經過雕琢的,脫口而出的回答纔是最真實的,你同意嗎?’

年輕人點了點頭,老者繼續說下去:‘假如你現在躺在臨終的床上,在你人生終點處,你的生命即將逝去,想象一下,在這個時刻,如果讓你許5個願望,那麼這5個願望是什麼?’

這位老者對這位年輕人說的這段話和提出的這個問題給我的觸動非常大,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也會時不時地來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說我現在就要離開人世,躺在我的死亡之床上,看著我的生命即將逝去,在這個時刻,我的5個願望是什麼?我最想做的5件事情是什麼?想到的話,我就會有意識地逼著自己現在就去做,我不會再去等待,或者找理由推到明天。現在能坐在這裡和你聊天,其實就是我這5件事情中的一件。我已經快年過半百,事業還算成功,家庭也很幸福,幾個小孩都快長大成人。但是我總是覺得還缺少點什麼,我的心不夠靜,我很久冇有和自己靜處,冇有和自己的靈魂通話。我覺得我走到今天,得到了很多,但是也丟失了很多屬於我的東西,比如說在你這個年齡的好奇心、冒險的精神、嘗試新鮮事物的勇氣。我感覺到自己和內心深處的自我存在一個隔閡,所以這次我獨自來到泰國,做做瑜伽,就是為了讓自己平靜。實現我的一個心願,找尋自我,和內心深處的自己獨處。

我一直都認為絕大多數人都會在生命的某個節點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一係列的問題,這個時間節點有的人很早,比如說美國電影導演伍迪·艾倫;有的人比較晚,比如說《五個願望》裡麵的老者。有的人是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這些事情,有的人是在生活中直接或者間接地碰到了事情而引發了對這方麵的思考。我們每個人的答案都會不儘相同,那麼對於一些從我們傳統的角度看來很成功的人士,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人,關係,職業,自我成長,夢想,我們的**,名聲,金錢,地位,成功,還有那個最終的問題——我們生存的意義的看法又是如何呢?他們從各自的人生經曆裡都總結出了哪些智慧?他們的動力從哪裡來?他們在麵對困難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他們有脆弱的時候嗎?他們是不是在很早的時候就預見到自己今天的成功?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把他們從“平凡”和“非凡”劃分開的那些因素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不可以從他們的經曆、態度和看法中學到什麼?真的可以像那些成功學暢銷書裡寫的那樣:這些人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就一定會複製出他們的成功和非凡嗎?

這三方麵的問題就這樣在我的腦海裡排山倒海而來,最終彙聚成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想法:我為什麼不去找幾個在我們這個行業裡出眾的成功人士,去聽聽他們的故事,讓他們分享一下房產投資經驗、創業心得,還有他們對於人生的看法呢?這不光可以滿足我的好奇心,回答我那無數的問題,也一定會給我的創業和成長帶來一些啟發和激勵!如果還可以幫助到一些和我類似的充滿好奇的人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就是這樣,這粒在那次聖誕晚宴上撒下的微小種子,就在我的思想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漸漸演變成了一個非常生動具體的計劃。

這個計劃的預定時間是一年。我給了自己一年的時間去做這個事情,前8個月做調查,想辦法見到我想見的人。從9月我的生日那天開始落筆,在年底完成第一版英文初稿,然後進行中文版的翻譯工作。

這是一個令我非常開心和激動的決定。這個決定不光給了我精彩絕妙的一年,也改變了我對一些事情的看法。親愛的讀者,希望這本書你可以善用,把它好好保留下來,你可以用彩色的筆把你覺得可以讓你產生共鳴、給你帶來啟發,有一天可以幫助到你、給你勇氣、能助你前行的那些話和思想標註下來!把書裡這幾個人當成你的朋友吧!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你們可能不會相見,但是他們的智慧,他們對事物的一些看法,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態度,通過這本書,你是可以小窺一下的,就如同我與他們短暫的對話和相處一樣。在很多時候,我們所需要的並不是問題的簡單答案(很多問題是冇有答案的),我們更需要的是看到“可能性”,看到一種“精神”,找到一些“靈感”,受到一定的“啟發”。

謀定之後,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去尋找英國房地產的出眾人物。努力,運氣,再加上朋友的幫助,冇過多久,6位房產公司的創始人或者主席同意見我,這其中兩位還被英國女王賜予了大英帝國勳章,他們中經驗最豐富的一位已經年過七旬,最年輕的也是40多歲,每個人都至少親身經曆了一次英國房產危機,親身經曆了英國二戰之後房地產市場幾十年的變化。6位先生加在一起,一共有200多年的房產經驗。如果你對英國房地產行業稍微瞭解的話,那麼這6個人的名字你是一定聽說過的!

第一位同意見我的是Frogmore主席保羅·懷特先生(MBE大英帝國員佐勳章獲得者)。他15歲時帶著“滿腔的希望和全部掛科的成績”離開學校,開始在房產界打拚。我們見麵的時候,他已經有了50餘年的房產實戰經驗和令人震撼的房產業績,僅僅從1995年到2016年的這20餘年,他便一手操作了65億英鎊的房產交易。

不光在房地產行業備受尊重,對於慈善事業的傾心投入,也讓他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2016年2月,英國查爾斯王子在白金漢宮親自給他授予了員佐勳章,以表彰他對慈善機構(尤其是TheWillowFoundation)的大力支援。

與保羅·懷特先生見麵不久,我非常意外地收到了伯克利創始人和主席托尼·皮德格利(大英帝國司令勳章獲得者)貼身秘書的一封電子郵件,通知我托尼先生同意在伯克利的總部辦公室見麵。在我眼中,托尼先生是英國房地產行業的傳奇人物,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自己打開電子郵件那瞬間的心情。對於一個待在英國房地產行業的海漂,他是我的偶像和非常尊敬的前輩。這不僅是因為他40多年前白手起家創立的伯克利公司是英國現在最大的開發商之一,提供近2萬個就業崗位,給英國每年創造26億的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他這個人,他的故事,還有他神奇的人生經曆!

他是真正從零開始,白手起家走到今天的房產界奇人。他出生於二戰後不久,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就被單親母親拋棄,好在英國一個專門收養照顧流浪兒的慈善機構把他收留。4歲的時候,一對吉普賽夫婦將他收養,給了他一個家。之後,他就跟著養父養母,住在廢舊的火車車廂裡,靠砍樹賣柴維生。養父母的文化教育水平不高,他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很理想,和保羅先生一樣,15歲的時候他也是以全部掛科的成績離開學校,開始到社會上闖蕩的。能夠白手起家走到今天,在競爭這麼激烈的行業裡站穩腳跟,成為英國目前最大最好的上市開發商之一的創始人和主席,這條路走得一定很漫長、很精彩、很崎嶇,也很神秘。對於他,我充滿了好奇。

2015年底,**主席訪英之行後,曼徹斯特就穩穩高居媒體關注的焦點榜,自然而然成為中國房產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城市,而我去曼城的次數也日益頻繁。在朋友的介紹下,我約到了Alliance房產集團的創始人和主席大衛·羅素先生。

非常巧的是,這位先生也是在15歲時以很差的學習成績離開了學校,更有趣的是,這位先生離開學校的時候說了一句當時所有人包括他的父親都覺得非常狂妄的一句話:“怎麼成功這個我目前還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在我30歲的時候,我的身家是1000萬英鎊。”這句話從一個15歲的小孩嘴裡說出來,冇有人會當真的,不是嗎?但是他卻把這句話深深地、默默地埋在了心裡。

離開學校後,他從木工學徒做起,週一到週五學藝,週末出去攬私活賺錢。幾年之後,他轉行做了銷售,冇乾幾年,又自己出來創業,成立了一家廚具裝修公司,並在短期內迅速擴張,打敗了很多競爭對手。為了實現自己的那句“狂言”,29歲的時候,他把這家廚具公司放到市場上出售,有人出錢購買,因為差一點點到1000萬英鎊,他冇有賣。直到30歲生日前不久,終於如願以償,以1200萬英鎊的價格將公司出售,按照股權比例算下來,屬於他的那部分剛好1000萬英鎊!送給自己的這份30歲生日禮物背後的意義之大,怕是隻有他自己才領會得到。隨即,他又成立了一家模特公司,很快便以180萬英鎊的價格出售。2002年,他回到了故鄉曼徹斯特,成立了這家房產公司,直至今天。

說實話,直到采訪前的最後一刻,我才意識到要見的第四位房產大咖是英國著名電視製作人,英格蘭唱片製作人和眾多電視選秀節目(TheXFactor、《流行偶像》《美國偶像》等)評審西蒙·考威爾的弟弟。他的名字是尼古拉斯·考威爾。而我此前僅僅知道他是考威爾集團的創始人和主席。

家境條件相對還不錯的尼古拉斯先生也是15歲離開學校,起初在當地一家房產中介打雜,一步一步往上走。6年之後,在他22歲的時候,他把這家打工的公司一手買下,放開手腳,開始在房地產行業打拚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幾十年下來,他不僅操作了上億英鎊的房產交易,成功地和他的合夥人把舵,順利度過兩次英國房產大蕭條時期,而且他的操作因為手筆之大、買家的知名度之高,也頻頻出現在業內媒體報告裡。

最早接觸到RegalHomes的兩位創始人是通過《泰晤士報》和一些英國本地房產媒體。讀了他們的故事,我很是好奇,也有一些猜想,非常渴望和他們見上一麵。在所有采訪的人裡,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是最年輕的,不到50歲。

更巧的是,這兩位創始人也都是初中畢業,16歲離開學校跑到社會上的。一位先是在集市上賣衣服,另一位在家族鑽石生意鑲嵌鑽石。咫尺天涯,雖然在同一座城市,但是走的路卻完全不同。直至7年之後的一次巧遇,一位帶著買家去看另一位代理的房子,兩個人在馬路上聊起夢想,一拍即合,從此並肩前行,一起奮鬥。他們創辦的公司目前有80多位員工在總部辦公室,有800多位員工在不同的建築工地工作,他們流水線上有1500套的住宅房單元,總價值為14億英鎊。

訪談的人約好了之後,下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準備我的問題清單!這個問題清單不僅要覆蓋我關注的那三個領域,更重要的是要自然,要在最短的時間引出他們最真實的想法。每一個人我都恨不得提出十萬八千個問題,但是我也要避免占用時間太久而被人家從辦公室給踢出來。為了在某些問題上有一定的對比效應,我又特意設計了幾個不變的問題,來對比他們對於同一個問題的態度和理解。我發現,他們對於相同問題的不同回答非常有趣。

本書共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我記錄了他們有趣的和鮮為人知的一些故事,我們的對話內容,還有會麵時我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希望讀者可以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第二部分記錄了我的感觸和領悟,我是帶著很多問題去拜見這些人的,而所有的問題彙總起來的主線就是:“為什麼他們可以做到從平凡到非凡的跨越?他們的秘密在哪裡?這非凡之道的精髓是什麼?”他們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共同點,訪談結束之後,我得到的一個非常清晰的答案就是:“他們之所以可以走到今天,並不是因為比我們多擁有些什麼,而是因為他們對於一些我們所有人都擁有或者都可以接觸到的資源給予了額外的關注!”

2016年初,在我開始去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一位不在房產界工作的好友跟我講了這麼一句:“雖然我不知道這一年你會碰到什麼人、聽到什麼故事,但是我相信,到年底的時候,這些人、這些事一定會對你產生一些影響,你也一定會發生一些變化。”

365天之後,我非常讚同她的看法。每一個人的身上我都看到了很寶貴的東西,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給我帶來了非常積極的變化。而這本書是我聽到的故事、接收的智慧和他們對我的影響的一個濃縮。

如果你熱衷於通過房產投資而達到財富自由的話,那麼這幾位房產大咖對於房產投資的一些獨到見解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行為帶領他們走下來的這幾十年的路擺在我們麵前,哪怕隻是小窺一下,也會受益無窮。

萬物相通,智慧冇有界限。

話已至此,筆不前行,讓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直擊這些房產大咖的思維世界。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