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就學一事,切忌心浮氣躁。這些年朝廷經曆了宦官為禍,地方又有黃巾作亂,大漢朝一度風雨飄搖。幸得祖宗庇佑,朝廷纔能有驚無險得平定叛亂。如今新朝初定,天下萬民無不翹首以盼聖君、大治,陛下乃是天子,萬民之主,當以祖宗基業為重,以天下黎庶為重,怎可消極懈怠?”盧植緊鎖眉頭地勸解道。
他乃兩朝元老,親眼見證了大漢王朝一步步衰弱的過程。
當初大將軍何進招外軍進京,他就曾苦勸無果,並深感禍亂將至。
好不容易何進出乎意料的化解了董卓與宦官的危機,朝局似乎又明朗起來。
卻冇想到皇帝又是這般不爭氣,讓盧植這樣對大漢抱有期望的老臣好不擔憂。
“盧師多慮了,大漢那麼大,哪怕朕每日多學幾個時辰,也治理不過來啊。何況如今朝廷有大將軍與群臣輔政,又哪有什麼好擔憂的呢?”劉辯不以為然地說道。
其實也不能怪他,劉辯畢竟年幼,正值貪玩的年紀,能吸引他的太多,但絕不是朝廷政務。
想要他老老實實跟著盧植這樣的老臣學習,確實有些為難他了。
“哎,天下雖大,但天子卻隻陛下一人,群臣雖賢,卻也需要陛下駕馭驅使,如此方能長治久安。這聖人之學,正是陛下駕馭群臣,治理天下的帝王之術,還望陛下察之。”
盧植繼續勸誡道,不同於劉辯的年少無知,盧植初入仕途的時候,還是大將軍竇武在朝,外戚與宦官一直鬥到現在。
雖說在何進的手上似乎得到了緩解,但外戚專權,也不是他這樣忠心大漢的老臣願意看到的。
其實嚴格來說,盧植也是何進圈子裡的,曾與洛陽諸公一同聚集在何進麾下對抗十常侍。
並在何進想要招董卓進京時亦是極力反對,並闡明危害。
隻不過,他雖與何進有同僚之誼,但真正效忠的還是那心目中的大漢。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天地君親師,天地之下君為大,君當為臣綱,綱常不可亂。
這是這個時代的普遍觀念,也他盧植的底線。
若是有一日天子與大將軍撕破臉皮,絲毫不用懷疑,他盧植定會站在天子的一邊。
這也是何太後選擇他的理由,首先他久食漢祿,忠於朝廷。
更重要是他乃海內大儒,負有人望,雖職權不算太大,但誰也不敢輕視。
曆史上,他反對董卓立劉協,董卓想要殺他,卻最終還是因為他在士人中的影響力,而最終隻是罷免了他的官職。
無法無天的董卓尚且如此,何後把他擺在帝師的位置上,也是為了製衡一下自己的兄長與朝中群臣,以確保自己兒子的皇位能夠更加穩固。
盧植雖也能大概猜出何後的用意,卻仍甘心受其驅使,想要為漢室儘一份力。
隻是如今看來,劉辯年幼,卻冇有他母後這般的危機意識。
對此,盧植也毫無辦法。
在一番勸誡無果後,盧植也隻得悻悻離開皇宮。
心中卻忍不住有些悲涼,“想我盧植久食漢祿,最大的心願便是能輔佐天子,振興大漢,靖平天下。奈何大漢這些年朝局混亂,如今天子又無心向學,為之奈何?”
“罷了罷了!無非是儘力而為,若真是到了危急存亡之時,自己也隻能儘力保住天子便是。”盧植回頭看了一眼巍峨的皇宮,轉身離去……